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为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而制定的重要规划。以下是关于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详细介绍:
规划背景与意义
背景:水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其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
意义:制定和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行动,有助于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具体目标:包括强化源头治理、系统保护修复、提升流域治理能力等方面,旨在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主要任务
强化源头治理: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面源污染防治。
系统保护修复:保护河湖生态空间,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修复。
提升流域治理能力: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加强监测监管能力建设,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建设。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流域保护治理要点
长江流域:持续推进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重点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落实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强长江水生生境保护。
黄河流域: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上游以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中游以水土流失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下游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黄河河口综合治理为重点。
其他流域:对其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部署,确保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通过以上措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有力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