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索引号 : 01105619X/2021-02947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司法 发文单位: 嘉鱼县司法局
名       称: 嘉鱼县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 2021年01月13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1-01-13
嘉鱼县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的精心指导下,嘉鱼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扎实部署、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强化领导,大力提升依法执政能力。一是健全体系。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嘉鱼建设的重要载体,明确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一把手”主导落实“第一责任”的工作格局,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二是明晰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决策部署,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集体研究法治宣传、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相关事宜,及时研究依法防控疫情等工作,对各项工作划清“责任田”、明确“时间表”、制定“作战图”,做到责任人明确、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明确,实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全年有台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县政府班子成员及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参加县委中心组学法活动,每年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学法培训。三是健全保障。制定了《嘉鱼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指标》《嘉鱼县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指标》,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把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列入重要目标来考核。同时,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和本部门绩效考评指标。全年县政府举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不少于3次,组织开展政府领导及组成部门领导、执法人员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活动不少于1次。认真落实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报备率100%,备案审查合格率100%。
二、强基固本,高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严格情况报告制度。一方面,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县政府按时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和咸宁市政府报告上年度法治政府工作情况,并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实现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制度常态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制建设报告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工作情况汇报;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每年听取各镇和县政府组成部门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对法治政府建设考核通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出台等重要事项都亲自审批,对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复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法制干部人员不足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组织研究着力解决,确保我县法治建设工作得到顺利推进。二是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积极开展法治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督察或督导检查活动。建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健全法律顾问履行职责工作机制。依法做好应诉和复议工作,政府及其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旁听人民法院庭审6次,县政府及其部门、镇政府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省市复议案件2件,结果维持县政府决定。县政府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0件,经协调撤销复议申请6件,办结13件,正在审理1件。县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5件,民事诉讼1件,二审案件3件,再审案件1件,及时应诉率达100%,已结案县政府胜诉率85%,未审结5件。严格前置审核程序,坚持依法行政,对县政府127件重大事项和拟签订的23份合同,以及县领导交办的39件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同时,进一步加强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对民营企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权益的复议申请,抓紧审理、及时办结,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2019年以来,共收到涉及4个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4件,其中3件维持,1件撤回申请。三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制度。出台《嘉鱼县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制度》等制度,明确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政府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在作出决策前,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健全决策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我县均实施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在城市规划、重点工程、拆迁拆违等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及其部门及时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三、依法履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各部门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向县政务服务中心和省电子政务平台集中,投资6000万元完成县政务服务大厅搬迁,28个部门进驻设置窗口92个,1256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全面落实“四减一优”,积极推行“3550”“511”政务服务模式和企业开办“210”,277家企业一天内拿到营业执照,办理不动产登记、住建、税务等登记业务均压缩到3个工作日办结。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共精简党政机构22个,对26个政府部门职能职责进行了调整,划转交接重点职能32项,调整优化权力事项36项。改革后全县权责清单调整为4117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170项,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激发有效投资空间。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方式。大力推行网络化、无接触式办事,对接省“鄂汇办”APP系统,推出特色“鱼悦办”政务服务微信程序,100个高频事项、62个高频业务场景接入“鱼悦办”,实现了在线人工咨询、电脑机器人智能咨询、线上人工帮办等特色政务服务,企业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体验咨询、受理、审批、办结、好差评全流程闭环式办事流程。全力实施“一网通办”,接通电子政务外网217条,36个县直部门、8个镇、103个村(社区)及县、镇政务服务中心全联通,县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外网实现全覆盖。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市率先使用“不见面”开标大厅,依托嘉鱼县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已成功实施了18场“不见面”开标。二是切实保护民企权益。助力“疫后重振”,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探索市场轻微违未能违规行为包容审慎监管。着力保护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组织开展ﻪ“千警联千企”ﻪ行动,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近年来,破获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22起,打处28人,查处涉民营企业治安案件54起,打击处理73人;受理民营企业纠纷231起,化解227起,办理民营企业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许可1046次,上门为民营企业办理居住证165个。推进涉企矛盾纠纷化解。依托基层派出所,全覆盖常态排查梳理涉企矛盾纠纷,密切关注欠薪讨薪、权属纷争、合同履行引发的不稳定情况。引导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参与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化解,每年调处涉企矛盾纠纷200余件。县法院开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在立案、审理、执行阶段实行一站式服务,达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深入开展“法治体检”。组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律师服务团,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权益保护、风险防控、内部管理等常见法律问题,为民营企业“把脉问诊”,服务各类民营企业24家,编制法律指引3期,宣讲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98次,协助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复产7家,加强合同管理13件,发布预警信息7条,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7件,为民营企业出具法律意见18份、审查合同21份,服务企业风险防范化解、助力企业稳产稳工稳岗。三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全县纳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信息库事项224项,纳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934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对与群众、企业权益关系密切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行政审批等部门进行了专项监督。扎实推进文体市场监督管理,有序开放文化旅游市场复工复产工作,共出动执法检查416人次,检查203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4件。加强行政执法督查,对全县41家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检查。开展行政执法证、监督证考试,组织16家执法单位人员开展行政执法证、监督证考试,提升我县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难点,全力维护司法公平公正。一是深入扫黑除恶。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精心部署“一十百千万”和“六清”行动。截至目前,全县九类涉黑涉恶犯罪共立案101起,刑事拘留269人,侦办涉黑组织2个、涉恶犯罪集团3个、涉恶团伙46个,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3073万元;调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6件,立案审查、调查27人,党纪政务处分17人,组织处理9人,留置4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对行业部门发出“三书一函”11份。二是持续推进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入推进公安执法体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类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藩实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加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社区矫正对象脱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律师执业保障和执业行为监管。对全县执法机构设置、执法人员身份、执法案件数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核实,锁定执法机构和人员编制基数。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农业综合执法大队4支执法队伍,统一行使综合执法职责,避免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三是着力优化服务。积极推进司法便民工程,扩大法援范围,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7件,接待来访当事人3000余人次。严格落实一村一律师制度,13名律师和3名法律工作者,每月定期到联系的村(社区),为村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县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294件,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56.12%;加强民间借贷、金融案件执行力度,着力解决金融纠纷案件难以执行的问题,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37件,实际到位标的额889万元。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组建律师服务团队2个、律师事务所2家,服务各类民营企业24家,协助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复产7家,加强合同管理13件,发布预警信息7条,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7件,为民营企业出具法律意见18份、审查合同21份,服务企业风险防范化解、助力企业稳产稳工稳岗。
五、群策群力,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新平台作用,在县司法局办公楼设立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窗口,将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搬上电子显示屏,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防控疫情、法治同行”等宣传行动,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社区矫正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禁毒宣传视频、疫情防控等法律法规;在“嘉鱼普法”微信公众号推出宪法、扫黑除恶、非法集资、国家安全法、禁毒、疫情防控等专题内容;开通了“嘉鱼县司法局”官方抖音账号,用大众喜欢的短视频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嘉鱼新闻网开设“平安法治建设专栏”定期公布普法动态;结合村村响工程,在全县农村播放“南嘉说法”,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打造普法宣传大篷车,通过流动宣传的方式走遍全县103个村(社区),宣传宪法、民法、扫黑除恶、禁毒等法律知识。二是把握关键少数。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落实领导干部宪法宣誓制度,组织专家、律师在全县各镇、各部门开展民法、宪法、监察法知识巡回宣讲,着力提升机关干部法治意识。建立了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督查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宪法宣誓制度,培养其忠诚、干净、担当和依法行政意识。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重点。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组织法律服务者、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七五”普法期间共开展扫黑除恶、禁毒、防溺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校园欺凌、遵守交通规则等法治专题讲座1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以开展主题活动为重点,为推动法治宣传向纵深发展,在“4·15国家安全日”“4·26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通过普法宣传车深入全县8个镇,103个村(社区)宣传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禁毒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参考率100%、优秀率90%以上。三是建强法治阵地。将法治文化固定阵地建设作为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开通法治热线-部门说法栏目。高铁岭镇建立了法治文化公园、官桥镇建设了法治文化长廊,渡普镇建立了法治一条街,一镇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稳步推进;鱼岳镇北街社区、万鑫国际小区、和润金银湾小区第一期项目已经建成;金盛兰“法治文化企业”建设点一期已经完成;在发展大道建成宪法一条街,在县汽车站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投资200万在嘉鱼一中建成全市第一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暨禁毒教育基地。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建成四邑村、码头村、潘家湾村、官桥村、广济堂村5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四是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矛盾不上次,构建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联动纠纷化解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严格落实一村一律师制度,全县103个村(社区)全覆盖,13名律师和3名法律工作者,每月定期到联系的村(社区),为村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整合调解资源,推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多调对接”工作机制,“七五”普法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0余起,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的“减压阀”。群体性事件增长率低于上年度全省平均水平。
尽管县政府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进展不平衡、亮点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2021年,县政府将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切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推进“湖北经济强县、滨江公园城市”建设。